百度解釋“人老珠黃”,是舊時比喻女子老了被人輕視,就像因年代久遠而失去光澤的珍珠一樣不值錢。

樹葉枯萎會變黃,書卷年久會變黃,白襯衫洗多了會變黃,萬物都有它存在的時間,即使人老了眼珠也會變黃,沒有人能逃過衰老,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珍珠這類有機類珠寶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失去光澤。
大寫的 但是!!這需要非常非常......非常長的時間
口說無憑,小編喜歡用事實說話——
波斯灣是歷史最悠久的珍珠產地之一,此前文獻記載“阿拉伯灣的珍珠捕撈有7000年的歷史” ,而據阿聯酋媒體在10月20日報道,一顆擁有8000年歷史的珍珠在馬拉瓦島被考古學家發現。這顆直徑大小約為3mm的珍珠被命名為“阿布扎比明珠”,現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珠(下圖↓),具有很重要的考古價值。
8000年前的珍珠,圖片源于網絡
8000年前的珍珠,圖片源于網絡
如果說,上面這顆8000年的珍珠是個極端特例,那我們再來看看拍賣會上出現過的擁有幾百年歷史的珍珠身影——
非常著名的La Peregrina(漫游者珍珠,下圖↓),一顆擁有幾百年歷史和傳奇的天然珍珠,這顆淚滴形珍珠重達223克,被發現時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從16世紀中期,這枚珍珠由黑奴在巴拿馬海灣的珍珠島采獲后,送達歐洲宮廷,并在之后的幾百年間歷經數位皇室貴族之手,鑲嵌成為胸針、項鏈吊墜和頭冠裝飾。在1969年,被理查德·伯頓在以3.7萬美元拍得送給了伊麗莎白·泰勒。據說,這枚珍珠還被泰勒的寵物狗當成骨頭啃咬過,但所幸沒有留下痕跡。最近一次出現是在2011年底佳士得泰勒珠寶專場拍賣會中,成交價1180萬美元(預估價200-300萬美金)創造了天然珍珠的新紀錄。
圖片源于:《安妮的一千日》劇照
2018年11月,日內瓦蘇富比“波旁 · 帕爾瑪家族皇室珠寶”拍賣會上Queen Marie Antoinette(瑪麗 · 安托瓦內特)的一件18世紀舊藏天然珍珠配鉆石吊墜(下圖↓),以3642.7萬瑞士法郎成交,再次刷新天然珍珠拍賣世界紀錄。
圖片源于:蘇富比
再來我們自己的故宮博物館看看,這件鑲珍珠寶石冠(下圖↓),雖為冠實為鈿子,選用翡翠、碧璽、紅寶石、珍珠等材質,以翡翠雕刻為竹葉,碧璽、珍珠為花瓣,珍珠、紅寶石點綴花蕊,繁復精致。仔細觀察會發現,好像這頂冠上的珍珠顏色稍微偏黃暗沉,除了拍攝的燈光關系,小編覺得這可能和珍珠的產地有關——
我們古人根據產地的不同將珍珠劃分為南北兩大系,南珠和北珠。北珠產地位于東北地區,是滿族人祖居之地,這里出產的珍珠因“東為上首”,也就被稱作“東珠”,深受滿族貴戚的追捧,是清代宮廷的貴重之物。東珠是湖珠,是淡水珠,與海水珠形成的氣候環境條件不同,所以珍珠層顏色光澤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在經歷時間考驗的時候,光澤度會比海水珠差一些,但這件畢竟是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文物了。
鑲珍珠與寶石冠(局部),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那有沒有珍珠發黃開裂的例子?有的。同樣是歷史悠久的天然珍珠,阿克巴皇帝巴洛克珍珠吊墜(Emperor Akbar's Baroque Pearl Drop Pendant)就是一個因為沒有保養得當的“反面教材”。雖然圖很小,但是我們依舊能看到珍珠很強的珠光,而表面瑕疵不少發黃開裂的跡象。
阿克巴皇帝珍珠吊墜,現藏于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根據專家鑒定,這枚吊墜可以追溯到1574年,賈魯丁·穆罕默德·阿克巴皇帝統治時期,這也是這顆巴洛克珍珠的命名來由,表面的瑕疵可能是由于磨損所致。1999年,這枚珍珠出現在英國佳士得拍賣會上,后來在卡塔爾多哈國家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展出。
從上述這些“文物級”珍珠的發現,側面說明了無論是天然海水珍珠還是淡水珠可以保存的時間遠遠超人們的想象,且海水珠的壽命更長。
通常來說,相同品種的珍珠越大,它的珍珠層就越厚,即使是養殖珠植入的珍珠核大小也有上限,想要植入較大的核,母貝的存活率就會變低。越厚珍珠層的珍珠壽命越長,珠光也漂亮,價格自然就更貴。
各種產地的珠核大小
所以,有些小伙伴很喜歡珍珠,就是生怕戴了以后珍珠會發黃就不敢戴珍珠首飾,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尤其是對于海水珠來說,正常佩戴幾乎是不用擔心的。而且,珍珠需要經常拿出來戴戴,讓它們呼吸,保持水分。戴完用干凈的絨布擦拭一下放回單獨的首飾盒(袋)就行,避免磕碰。對了,不可以在首飾盒里放干燥劑!!!(←小編又聽到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殿堂級的收藏品
——意彩石光 年度巨獻——
緬甸產特級濃金正圓無瑕海水金珠項鏈
12.5-16.5mm,24Kgolden色
顆顆頂級品質正圓無瑕